#暑期创作大赛#文化产业概论----任重道远、前景灿烂的发展领域
糖心vlog入口
一个学校开设一门课程,一个国家设立一个学科专业,无不基于社会的需要,二十年前文化产业正是中国最为新锐的话题。记得当年我所在的学校校长借一个谈工作的机会向我发问,咱们想办几个新专业,你说一个工科院校想向综合院校发展,办个什么文科专业好?毕竟当年再办文学专业之类已经没有可能。我知道这个事情,因为多次中层会议上领导议论过一些想法,私下里我也和很多同事聊起过这个话题,甚至学校里学文科专业的同事联合签名写过一份报告,建议学校开设新的文科专业,文化传播之类。当年这个专业国内许多名校已经开始授课。听到这里校长非常高兴,立即与市教委有关领导协调,争取几周之内完成专业论证。本来顺序是先在本校论证,再到市里论证,结果直接请教委专家论证,校内专家只负责签字了。
专业有了,放在哪个学院,一番“议论”之后放在了人文与法学院。这个学院非常有意思,开始最初是两个学院,马列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但是可能是两个学院人都不多,干脆合并叫做马克思列宁主义外国语学院,实际上还包含了政治经济学及法学专业教学。这时需要增加“文化传播”专业了,名字叫着也别扭,面临又一次改名,于是就有了“人文与法学院”。人文包括了外语、文化传播、马列、政治经济,法学则代表了法学专业。名字虽然短了,但是内容涵盖更准确了。后边倒也遇到了点麻烦,别看“文化传播”当年到处都有学校当做专业名称,国家高校的学科目录里却没有这个词语。于是想来想去,用了个广播电视新闻学,这个一级学科文学下,新闻这个二级学科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于我们申请了一个三级学科。对我来说,当年正面临这从行政岗位上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转到教学岗,因为我的职称当年是副编审,对应的是副教授,我最早申请的又是技术职称,所以年龄大了,转入教学是唯一的出路。一切还算顺利,一番操作之后,我终于转到了人文与法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系,人文素质教研室。
这时我已经从副处级转成了普通的教师,工资待遇不变,我看挺好。2000年之前我是一本经济管理类杂志《企业之友》的负责人,那可是拿到了国际标准刊号、国家统一刊号的正式出版物,天津市三本经济理论指导类杂志之一。学校合并,杂志被市里合并给了别的出版单位。我一直以为会有对口专业的岗位,结果是个电教部门,虽然改称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曾经内含一个出版社,中国纺织音像出版社,但是国家正值全面改革,纺织工业部改为纺织总会,人家来人竟直接拿走了出版版权文件及营业执照,这里只剩下了一堆音像摄录设备和空楼。而且音像设备还是模拟信号的音像设备,完全属于落后机型。
经过几年时间虽然坚守岗位,尽量维持工作,倒是学习了不少新知识:关于电教的,流媒体的,数字技术的,数据库的。甚至专门了解和熟悉了相关的软件,比如视频处理、图像处理等。因为曾经是国家级音像制作出版部门,留下了成套的教学录像带,我还顺便专门了解了音像制品的销售市场。甚至利用现有设备为天津几个著名京剧著名演员录制光盘,比如当红的京剧演员张学敏。没想到现场录制虽然热闹,我们的录制人员却没经历过这种市场运作的场面,录制过程忘记打开开关,出现了录像带中间空白的现象,一干人等真的是狼狈不堪。后来还想给康万生、孟广禄等名角录制,怎奈不堪大任,干脆作罢了。
转入教学,进入了新的教学部门。这里人员不多,一边继续招聘,一边推进教学,领导都比较年轻,分配课程感觉也都不太清楚难易,新来的遇见陌生的课程也是畏首畏尾。我直接说,只要不是操作软件操作设备的课程,我接着。我可能也是胆子太大了。先后接了多门教学任务,文化产业概论是第一门,后边陆续有报纸编辑、广告学、摄影学等等。
文化产业概论成了我从行政转入专业教学的第一门课程。实际上之前我已经开始了兼职教学的课程,比如经济应用文写作,社会调查学等等课程,甚至更早些时间我曾担任学校成人教育工商管理各类课程讲座任务,只是那时大都是兼职教学,不是专职,现在则正式逐渐进入教学工作状态。在大学里正式教书,这是我从来没敢想象的事情,如今如此这般竟然实现了。
我对这门课程有兴趣还有一个个人原因,我喜欢体育运动,曾经是天津师范大学田径队和足球队队员,拿过全市大学生短跑第四,和足球第二。经常关注足球或者各类体育俱乐部的经营发展消息。我对文化产业的观察视角自然就形成了从兴趣爱好出发,加理论建设学习,累积出双重信息的感知。我甚至觉得文化产业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工农商银产业之外的事情,都可以迅速发展变成产业,而管理学,市场学,营销学,在我国如何从工、农、商、银业再次渗入文化产业,这可是那个时代全中国面临的巨大难题,我为我的认知感到异常的激动。因为我觉得这意味着我们的国家正要进入一场全新的社会产业革命,这场革命虽然不流血,不会死人,不会有血腥战争、或不会毁灭爆炸,但是它却可以彻底影响改变中国百姓未来的所有的社会文化生活,我们正在经历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变革时代,真的是有亲手拨动国家车轮前进的责任和荣耀,深感改变社会文化面貌的责任重大。进入2023年回头看这一切,颇为自己能在那时多少做过一些相关的工作而自豪。
按照常理,文化产业应该包括影视新闻出版类、歌唱舞蹈戏曲艺术展览演出类、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种体育赛事,但是实际当年许多行业是无法产业化的。比如各类演出院团几乎都年年亏损,没有人有演出的积极性,一个演出院团里甚至没有一个文化经纪人;在中国可能只有少数电影导演可以通过电影挣钱,据说一部电影放到当年的中国所有的电影院演半圈就可以不赔本,因为电影院已经太多了,于是出现了大量的亏损电影,劣质电影,如今这些电影你在任何地方的电视网站上都可以看到。电影已经变成了几百部,放在网络上凭人点播,有多少能挣到钱,可能还是真不少,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我们人口数是日本的十倍,美国的四倍,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三倍。我们根本没有生产出同等倍数的电影来。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们有热情,有设备,有人才,就是没有拍电影的钱。这是咋回事呢,市场需要怎样的机制,才能让好电影越来越多,抬高门槛,还是放低门槛,还是改变门槛样式?另外,广播电视局在各个城市都有,广播电台每天播出,据说自从有了手机,电视台的广告出现断崖式下滑,但是毕竟这个国家喉舌,国家总有办法继续维持,市场化的道路已经在逐步展开。我在天津广播电台直播节目中当嘉宾,参与了两档节目的制作,几年时间做了竟然有一百期节目。开始我挺有热情,我想亲历一下我们城市的广播事业的市场化的历程。但是几年过去了,脚步不大,节目制作也没有出现我所期待的改革。
这是体制内的文化产业,体制外的是不是好一些呢?在云南一个边陲小镇我看到了地方戏在民间的状态,装扮行头,规模状态和北方民间差异不大,尽管唱词腔调差异很大。缺少什么呢,后来看到上海的周立波脱口秀表演,明白了一个事情,文化经纪人不仅要介绍推荐演出,还要学会管理这些有能力的演员,周立波不服经纪人能力,结果自己慢慢淡出了脱口秀演艺行业。这是中国演艺界通病。倒是歌唱演员毕竟认可经纪人的作用。实际上文化经纪人这是文化产业重要的产业链条,我们国家这个方面的建设,还很迟滞,各个领域的文化经纪人还有很多的缺口。当然也有例外,北方德云社相声的发展非常火爆,经纪人王海的作用不可小视,他与郭德纲的关系确实非常值得理论界认真总结的产业规范的榜样目标。应该让所有的经纪人更加专业起来一些。
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全国各地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我以山西为例,那里有衡山,律吕神祠、悬空寺、平型关、各种古镇、华严寺,云冈石窟等等等等,但是看到律吕神祠被闲置,平型关被冷落,各种古镇异常萧条,我真的觉得很遗憾,资源大省不仅有煤炭资源,还是文化资源,怎么这种资源竟然被闲置到这个程度。每个资源的开发都需要专业团队,系统开发,产业化运作,然而至今似乎没有动静。再以杭州为例,我多次去过杭州,但是似乎杭州只有西湖,实际上杭州还各种地下溶洞,各种地上古镇,各种丝绸加工展览,多种千古典故的风景湖泊,比如著名的湘湖有无数的战国故事,严子陵钓台那是名画富春山居图的主角,几乎都是冷冷清清,但是所有的旅游项目竟然都被一个西湖占满。说起来肯定会说,西湖多有名呀,这是旅游策划师的观点吗?太不专业了吧。再说天津,六百年建卫,多少人文故事,过去因为文革余波限制了大家的思想,时至今日还在局限吗,那么多位国家总理在这里诞生,那么多历史名人在这里出现,那么多影响中国近当代历史进程的故事在这里发生,至今一个海河游船导游解说还是那么羞羞答答吞吞吐吐,不仅现场控制没有效果,连重要的史实都阐述的死死板板。记得和一个旅游局长私下聊过,显然,这类文化产业的生产还不能正常的组织,不能专业化的管理,各种文化理念上的牵绊有意无意的都在发挥反作用。
另外,一个国家的足球竟然组织成如今这样,男足屡战屡败,而女足却能不断高奏凯歌。说明足球产业在中国必须彻底改变。说句外行话,用女足的管理机制替代男足的不可以吗?但是谁来领导这个改变,国外处于完全市场化运作,很多规则我们无法照搬,但是市场化也不能失控,这可能是我们的底线,但是什么是失控。在中国各种产业被控制太多,四处伸手太多,可能没有比足球界更严重的了。糖心vlog
总之,文化产业有文化产业的规律,必须尊重,但是首先是了解文化产业的产业链特性,任何产业本身都是有产业链构成的,从种棉花到制成衣服,有棉花、棉条、棉沙、棉布、印染、裁剪、缝制、批发、广告、零售、管理、经营,缺一不可。同理,一个文化产品同样需要:原料、加工、配料、编辑、合成,导演、演员、经纪、策划、场地、道具、设备、效果、经营、管理等等。不能轻视任何一个职能岗位,轻视任何一个产业链都无法形成,没有形成产业链的产业通常都很难形成气候,其实这也正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很多不能形成气候的根本原因,种种因素使得该领域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其次,经常听到各地领导要振兴某个文化产业,但是极少听说大家对这个产业现状的问题做出客观分析、拿出有效政策,因而常常是隔靴搔痒,雷声大雨点小,大多是没有从产业链发展上采取实际措施。有些项目有社会基础,缺少必要支持,设备场地,周转经费、团队经营管理;有些项目属于地方非遗失传项目,更是要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强有力抢救措施;也有些项目可以列入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做大做强,有关部门要和有关企业密切配合。中国文明古国,如今即将进入文化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产业化发展与事业化发展注定要并行不悖,各自做好工作,完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一说文化产业就是夜市似乎太局限了,当下泡泡玛特产业模式引领起星海量级市场非常值得大家研究思考。